|
|
您好,欢迎来到嗨!海南
|
|
|
热线电话:400-667-1666
|

文昌十八行村令人叹为观止

来源:海南特区报 编辑:苇萧 2011年04月18日 08:51

导读: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是我省现存明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村庄呈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齐、高低有序、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保持着海南民间浓郁的传统民居特色。

 

  该村位于文昌会文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该村古建筑群保护刻不容缓。

 

  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是我省现存明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村庄呈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齐、高低有序、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保持着海南民间浓郁的传统民居特色。十八行村,以其厚重的人文底蕴,成就了别具一格的古民居。这里,有屹立400多年的古宅“九牧堂”,有明清时期的石制上马台、石制金鱼花池、石制马槽等,有雕工精美的梁柱。这些明清古建筑,历经风雨,目前已显残破,现状堪忧,亟待保护。

 

  去年十八行村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我省首次正式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庄之一。近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来到十八行村,实地考察了这里的明清历史建筑群后指出:对十八行村明清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刻不容缓。

 

  十八行古村 现存明清建筑 令人叹为观止

 

  记者前往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采访。从会文墟西行约5公里,沿途绿树婆娑,椰林摇曳,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恬淡古朴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到达村口,路旁有一面十八行村的简介宣传墙,上面记录着 十八行村的历史。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村口处有一座土地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在村子的中间,最古老的一行老屋已经坍塌了,只留下一些残存遗迹。这里至今还保存着清初时期曾在江西高安县任知县的林运鑫在世时所用的石制上马台、石制金鱼花池、石制马槽、石制门牌等雕工精美的文物。

 

  村里有一对古朴的上马石,几尊石制大水缸和一对抱鼓石,古朴厚重,却又相映成趣。一对抱鼓石,鼓面直径约1米,上呈鼓形,下为莲花座。在另一边有几尊1米多高的石制大水缸,水缸上有些斑驳不清的莲花纹。

 

  村里十八行院落高低有序、呈扇形分布,令人叹为观止。十八行小巷曲径通幽,使宅子相互分开保持独立,却又阡陌相连,而来到院子里,才发现别有洞天:屹立400多年风采依旧的古宅“九牧堂”、“嗣济堂”,房梁屋脊雕龙画凤,小院花木丛生,别有一番滋味。

 

  十八行老宅 寓意“兄弟同心,邻里不欺”

 

  文昌素来有“侨乡”之称,文昌十八行村,便是一个侨味浓郁的古朴村落。这里所有房子都是多进式的老宅,总共有十八行,村子因此而得名。十八行村是文昌会文镇湖峰村委会最为古老的自然村。它的整体格局特点是:坐南朝北呈辐射状扇形排列,每行多则七八户,少则二三户,为多进封闭式院落,每行纵向中轴对齐。

 

  村里的房子按十八行建造,寓意“兄弟同心,邻里不欺”。所谓同心,是指每行屋子内住的都是由同一房分出去的兄弟辈直系亲属,在“行”的中轴线上,每进房屋的正厅前后大门都要上下对齐,以示“同心”;而“行”与“行”的住宅间,同辈的房屋必须高度相等,以示邻里相互平等。村里人介绍说,祖先从福建迁来此地,在清代出了不少官员。

 

  走进村里,只见长长的院落分布在长长的巷子两旁,一色的青砖瓦房,笔直而齐整。排水的沟渠,扇形的古宅,安静的巷子,一行一行地平行分布,整整十八行。

 

  村里的老人说到村里的古宅,都显得特别自豪。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十八行村的始祖明代从福建迁来,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当初从福建迁移到这里的林姓先祖只建了一行老宅,后来子孙渐渐多起来。从明朝到清末,林家繁衍生息,不断建房,逐渐形成了十八行的格局。有些老宅后来也翻修过,但是都遵从先辈的遗愿,只是在原基础上小修小补。

 

  林方汇家的“九牧堂”据说是十八行村最古老的房子之一,目前保存依然完好。这是一座四进三院的“豪宅”,房子建在一个缓缓而上的小坡上,每个院子都有花厅、厢房,设计十分合理。

 

  林方汇老人曾在十八行村担任了多年的村长。听说记者来十八行村采访,林方汇老人显得十分激动,他兴致勃勃地给记者当起了“导游”。林方汇家的四进老宅前后共有三个院子,他告诉记者,最前面的那个院子以前是给家里的孩子读书用的,当时的私塾先生就在那里给村里的孩子教书,这里曾经出过不少人才。

 

  林方汇老人介绍,最里面的一个院子的堂屋,里面有神台,是祭祖的地方。林方汇说,村里的房子大都是按照这个布局来修建的,只是规模的大小不一样而已。

 

  林方汇老人告诉记者,他家这间古宅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记者看到,“九牧堂”的房梁、主体结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房梁、门窗上的精美雕刻透露出一种古朴的风格。十八行村的村民都姓林。据祖辈们讲,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有9个儿子,均官居州牧,门庭显赫,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于是,十八行村的许多林姓后人在建好房屋后,都会挂上“九牧堂”的牌匾。

 

  老村长担忧 古建筑若不加以保护将消失

 

  据介绍,明清时期,十八行村几乎每家都有人下南洋。目前仍有很多人侨居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每逢春节,十八行村的年味浓郁。在大年初十前,部分华侨会不远万里赶回来,参加祭祖大典。祭祖典礼十分隆重,所有礼节都必须遵从旧制,参加典礼的人都要穿戴古人衣饰。尽管他们漂洋过海在外国打拼多年,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里的老家。

 

  老村长林方汇自豪地告诉记者,十八行村在去年被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海南省共有三个村庄入选。他去年7月12日曾作为村民代表去北京参加授牌仪式。老人将珍藏的由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牌匾拿给记者看。

 

  林方汇表示,他对村子的保护问题深感担忧,由于历经风吹雨打,村里部分老宅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一栋老房子十多年前被台风刮坏,因屋主没钱维修,后来老房子倒塌了。

 

  记者看到,村里很多古宅的木质门窗、柱子、墙及一些不常用的家具,因天气潮湿而长满了灰白的霉斑,有些甚至已经腐朽了。林方汇担忧地说,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村里的古建筑会逐渐损坏、倒塌掉,最终将全部消失。

 

  近日,国家文物局和文昌市有关领导来到十八行村考察。听说政府部门要采取措施对村里的古宅进行保护,林方汇老人感到十分高兴。

 

  国家文物局 该村古建筑群保护刻不容缓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文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文昌会文镇十八行村,实地考察这里的明清历史建筑群。单霁翔表示,对村里古建筑群的保护必须取得村民的支持,让村民们自愿加入到古建筑群的保护行列中来。在村民们认可的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制订具体的规定,让大家共同遵守。

 

  单霁翔在实地考察了十八行村后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全面展开,很多历史建筑被拆掉建新房。十八行村的明清历史建筑群至今仍保存这么好,实属难能可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十八行村明清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刻不容缓。

美图推荐
电话:0898-66257886 18976061501 020-38013166   传真:020-38013196   电子邮箱:itciya@vip.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大道19号蓝天广场四楼 ©2012 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hainan tourism digital museum.
全程运营机构:思洋互动传媒  粤ICP备0608202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00543